近日,港交所發布《ETF與全球金融市場虛擬資產生態圈的發展》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探討ETF產品概念,涵蓋全球虛擬資產及其監管制度發展、香港本土加密政策演變及香港ETF產品現狀等內容。
“虛擬資產ETF在香港順利推出,反映了香港對發展虛擬資產生態圈的決心,以及市場對相關產品的需求。”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區塊鏈專家于佳寧對記者表示。虛擬資產的背后最關鍵的就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是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突破口,在身份認證、供應鏈管理、醫療等領域均有廣泛落地應用。
虛擬資產市值大幅增長
從港交所發布的報告看,數據之全面、資料之翔實,傳遞出港交所已經做好了擁抱“加密世界”的準備。
近三年來,加密市場市值不斷擴大、加密貨幣種類呈爆發式增長。報告顯示,虛擬資產的市值從2013年的103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1月的10766億美元;加密貨幣的數量從2013年4月的7種增加至2023年1月底的22375種。加密貨幣(包括現貨和衍生品)的平均每日成交額在2019年度為318億美元,到2022年已增長至1361億美元。全球持有虛擬資產的人數從2022年1月的3.06億人上升至2022年12月的4.25億人。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與社會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海峰表示,香港憑借獨特優勢有望成為加密產業的國際中心之一,其優勢包括較為完善的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國際化的資金流通條件和投資者結構、領先而全面的合規化政策、開放的人才政策等。
于佳寧認為,作為數字時代的影響重要技術,區塊鏈技術有望推動整個經濟體系實現技術變革、組織變革和效率變革,為構建數字化經濟體系作出重要貢獻。區塊鏈與產業應用結合日趨緊密,特別是在為實體經濟降成本、提高產業鏈協同效率、構建誠信產業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實際上,區塊鏈其實已經在各個領域廣泛落地應用,比如身份認證、公證、投票、金融、電商、醫療、供應鏈管理、版權、政務、公益、能源和游戲等。”他說。
港交所虛擬資產ETF“試水”
港交所表示,Web 3.0是目前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革命性階段。隨著Web3.0運用模式逐步發展,虛擬資產市場應運而生。
從全球的監管發展看,市場監管機構已在虛擬資產的定義、發牌規定、稅務安排及投資者參與渠道等方面,訂立了有關虛擬資產的多項監管制度。
“在許多市場上,虛擬資產的交易均需交稅及遵守反洗黑錢規則。某些市場中,適用于虛擬資產的交易規則及機制與傳統金融資產相同,部分市場則可能專為虛擬資產設立規則與機制。部分虛擬資產服務供應商(如加密貨幣交易所等)需遵守發牌規定。”港交所表示。
目前,全球市場上出現了多種虛擬資產ETF。港交所表示,截至2022年11月底,加拿大、巴西、美國和澳大利亞共有40只虛擬資產ETF產品,涉及資產管理規模總額達24億美元。
港交所虛擬資產ETF也初露鋒芒。去年12月,南方東英比特幣期貨ETF、南方東英以太幣期貨ETF上市;今年1月13日,三星比特幣期貨主動型ETF也在港交所上市。(香港證券交易所首批BTC和ETH期貨ETF登場,12月16日掛牌上市交易)
防止資產風險大幅累積
過去幾年,由于缺乏統一和有效的監管標準和機制,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存在著諸多風險。因此,建立一個合規、安全、可信的交易平臺監管框架顯得必要和緊迫。香港證監會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牌照制度朝著該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將于6月生效的新牌照制度,以助力建設虛擬資產生態圈。
香港數碼港金融科技總監嚴滌宇認為,香港要發展出健全的虛擬資產市場,需要建設虛擬資產生態,發展風險管理和虛擬資產服務,此外,要確保在監管和創新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近期,NFT(非同質化代幣)資產價格的大起大落、虛擬資產遭受黑客攻擊和欺詐、潛在的市場操縱、定價欠缺透明度等問題,引發廣泛討論。
對此,于佳寧認為,一方面,虛擬資產可以作為投資組合分散化、多元化的一個工具。另一方面,虛擬資產風險較高,資產價格的漲跌幅度和速度與傳統資產有顯著差異,背后的權益機制以及技術依托也與傳統的投資資產顯著不同。“在參與虛擬資產市場之前,一定要對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商業邏輯、數字金融體系進行了解,認知相關虛擬資產的內在價值,防止極端情況下資產風險大幅累積。”
發文者:鏈站長,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jmb-bio.com/5402.html